开而不封,大城风范
开封城,城摞城;
地上城一座,地下城几层。
毁了建,建了毁
魏大梁,唐汴州,宋汴梁,金汴京,明开封……
在黄河南岸的这片土地上,一次次被毁灭,又一次次拔地而起。开封的历史,似乎已经被尘封。
“开封城,城摞城;地上城一座,地下城几层”,这是开封最为耳熟能详的民谣。
横屏观看
1981年,印证民谣的奇迹出现了。在对位于龙亭公园东侧的潘湖清淤时,明代周王紫禁城遗址,竟被意外地挖出了。然后再向下挖,8米深处,北宋皇宫的大庆殿遗址,赫然出世!
此后至今,考古工作者在全市范围内勘探出的结果,竟和民谣所传唱的一模一样:淤埋在地下的竟是完整的开封都城史:3米的清代开封城、5米的明开封城、6米的金汴京城、8米的宋汴梁城、10米的唐汴州城、12米的魏国大梁城……
在深入的发掘中,人们发现了更为不可思议的现象,六座开封遗迹不仅城摞城,居然还能路摞路、门摞门、墙摞墙、马道摞马道!
2015年末,冬日里的开封显得格外宁静。在宋城广场南侧的新郑门遗址内,考古人员用毛刷轻轻拂去一层淤沙,一块路砖出现在眼前。
新郑门是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墙偏南的一座城门。这项考古发掘已进行三年,从上至下,每向下推进一点,历史就露出一点真相:清民居院落,明城墙,元代房屋院墙,金代建筑基槽,终于迎来宋代道路层面。
一块土地上,几朝城址。开封城竟是原址叠压,原地重建?毁了建,建了毁。是什么,让它屡屡被毁,又屡屡重生?是什么让人们对它恋恋不舍,不忍放弃?
开封水系:南北水运交通咽喉
开封地处中原腹地,这里一马平川,河湖密布,交通便利。魏惠王九年(公元前364年),为巩固霸业,魏国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。有志称霸的魏惠王开始修浚大梁的水利工程,开凿了鸿沟,在荥阳东北分黄河水东南流,与北面的济水、南面的汝水、泗水、淮水相联,构成了一条统一的水运河网,沟通了中原地区宋、郑、陈等故地的交通。
秦始皇二十二年(公元前225年),秦将王贲攻魏,“引河沟灌大梁,大梁城坏”,大梁城被鸿沟毁灭。
后来,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,大运河中段,正是在鸿沟基础上疏浚的。这段河床,现在名叫“通济渠”。此后,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——汴河。
汴河上引黄河,下通淮水,南接邗沟,是大运河的中部要冲。开封就此成为南北水运交通的咽喉,天下货物流通的枢纽。“诸侯辐辏”、“华夷凑集”,开封也在战国与北宋时迎来了极盛期,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大都会。
河流带来财富,洪水也送来毁灭
汴河之于开封,
犹如大运河之于明清北京城。
一条汴河,’横亘中国,首承大河,漕引江湖,利尽南海,半天下之财赋,并山泽之百货,悉由此路而进。‘
——《宋史·河渠志》
但是,也有例外。康熙元年(1662年),在黄沙白草,一片废墟的开封,清朝重修了城池。其实曾经有人提出可将省会由开封迁至许昌,但却未被采纳。何故?此时,已与水无关,而与开封的历史地位有关。
作为七朝建都之地和曾经的“八荒争凑,万国咸通”的名都大邑,开封这座历史古城,已牢牢的植根于中原民众心中,它宛若中原历史的象征。
开封在,中原在,中原地区稳定的局势就也在。所以,出于政治考量,清政府在明开封城墙的废墟上加高、增筑了墙体,河南省省会仍旧放在了开封,尽管它会再次被黄河淹埋,也依然不改初衷……
此刻,当你再次打开《清明上河图》,你会看到张择端真是画尽了汴河及两岸的繁华,但你能想到一条汴河,关乎着开封城的生与死吗?
横屏观看
开封不能封
汴梁城御街近东……夹岸垂杨,蔬蒲莲荷,凫雁游泳其间,桥亭台榭,棋布相峙”,宛若描写江南的景致。
据说,开封的名字最早叫做“启封”,后来为避汉景帝刘启名讳而改名“开封”。这“开”而又“封”,像是一句谶语。
曾经四方通达的国际化大都市,即因丧失区位优势而结束了昔日的繁华。这是否也在暗示今人:开封不能“封”?
开封要发展,只有再次开放和创新,说不定五百年后,它会再度回到世界的中心呢!
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
CHINESE HERITAGE
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
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▼
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| 玲琅格
CHINESE HERITAGE
想收藏《中华遗产》往期的典藏过刊吗?
点击下图▼
进入官方店铺「玲琅格」
还有更多精美图书、文创等你发现!
CHINESE HERITAGE
往期推荐
2022-12-05
2022-12-02
2022-11-30